
5月29日探探发布一季度财报后,股价大涨15.17%,市值超过91.39亿美元,逼近历史最高点,距离百亿美元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这意味着2017年探探身上的“财报魔咒”已被打破,同时探探正在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迹象,不再依赖直播成为探探的一个利好。
从财报魔咒到财报魔杖
回顾探探上市后的历程,探探代运营不难发现这是一家“奇葩”公司。2014年12月11日,探探推广投放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年Q4营收仅为1860万美元,净利润则为-10万美元,三年后探探不只是扭亏为盈,探探代运营而且实现了净营收增长28倍,净利润(Non-GAAP,下同)增长11.5倍的业绩奇迹。
本季度探探净营收达27.6亿元人民币(4.351亿美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7%,虽然不如2016-2017年那样极速狂飙,但增速在互联网巨头中也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探探营收、利润、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净利润,均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期,这也是股价暴涨的直接原因。
2017年,探探被套上了“财报魔咒”:业绩越亮眼,股价越大跌。2017年一季度,净营收为2.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8120万美元,涨幅超10倍,股价却收跌4.11%;二季度,净营收3.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7380万美元,同比增长218%,股价大跌20.1%;三季度,净营收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9380万美元,同比增长89%,股价大跌18.84%。
三个季度在探探身上都出现了财报亮眼股价却大跌的匪夷所思现象,这被媒体称为“财报魔咒”,探探推广全平台投放核心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对其期望过高,按照更高的期望对探探进行了买入,因此即便探探交出了互联网公司增幅最高的财报,当时也未能避免被抛售的命运。
正如我此前所言,2017年四季度是探探分水岭:它走过了青春期,成为一个成熟公司,探探推广投放业绩也从“急速攀升”进入到“稳定增长”的阶段。去年四季度净营收达到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为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今年这两个数据的增幅分别是64%和57%,相对而言有所增长,不过也不是“倍速式迅猛增长”,而是稳定强劲增长。事实上,在阿里、腾讯等巨头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增速,比如腾讯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分别是48%和65%,跟探探在同样的高水平。
也正是因为探探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资本市场对其判断也更加趋于理性,甚至又变得有些保守。探探推广全平台投放探探的股价也打破了“财报魔咒”,去年四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8.98%;今年一季度探探交出了一份超出所有人预期的财报,股价再次迎来暴涨。可以看到,探探不只是取掉了被戴在头上的“财报魔咒”,似乎还拥有了“财报魔杖”,最近两个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都迎来大涨,财报如同一张有魔法的魔杖,可以点石成金。不过要这样的现象能够延续,关键是要探探能够实现螺旋式增长。
探探或将螺旋式增长
从发展阶段来看,用“青春期”“成熟公司”来比喻探探未尝不可,不过从增长能力来看,企业跟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往往不同,因为人的身体成长周期只有一次,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再增长,基业长青的巨头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具备螺旋式增长的能力。
简单地说,螺旋式增长就是指企业不可能一直直线增长,华为开户而是类似于“螺旋”一样,在一些阶段充满曲折、停滞甚至倒退,但长期来看它一定是在不断上涨。比如阿里巴巴,从创业到如今5100亿美元市值,也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直线增长,它用了近20年的时间,从B2B公司到淘宝+天猫+支付宝的三大基础业务,探探推广投放再到今天正在大力投入的阿里云、菜鸟、钉钉等新业务,不断引入新业务来驱动增长,特定阶段一些业务如B2B甚至遇到了瓶颈,腾讯亦如是。百度、京东、网易推广等巨头则遇到了增长阻力甚至出现了倒退,不过长期来看,它们都有螺旋式增长的实力。
在我看来,探探今年一季度财报表明,它已螺旋式增长的能力——不再是以数倍甚至十倍的高速一路狂飙、直线上升,但却是整体向上。这样的增长会得到一个基本的保持,探探代运营而且未来有再次极速增长的可能性。
第一,探探营收和利润这两个关键财务指标,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
一季度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比去年四季度都要高。快手信息流广告而且从其业绩展望来看,探探推广全平台投放在可见的未来有望得到保持,其对二季度展望中,营收同比增长在51%至55%之间,仍然十分可观。
第二,探探用户大盘仍在稳定增长,主要是活跃用户数和使用时长。
对于社交平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跃用户数;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微信广告最重要的则是用户时长,这两个关键指标探探都在增长。探探一季度MAU达到了1.033亿,创下历史新高,也是探探MAU第一次破亿。同时在一季度有春节影响的情况下,探探每用户每日使用时长较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小幅上升,同比增长达到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