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而言,小红书代表了电商产业一种未来方向,让“种草”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但小红书代运营鉴于中国电商产业的格局,小红书投放也让它深陷在内容变现的泥沼中难以自拔,这需要不断地连续性创新才得以突破。
商业的未来是由过去和现在共同塑造的,在内容电商的十字路口,找准定位是应对一切变化的前提。
小红书最近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5月10日,小红书发布的《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在业界掀起一阵风波,让天台的生意突然又繁荣了起来,排着队的KOL们都陷入了人生的迷茫,他们或理解或不理解;其实小红书此举也充满了无奈的意味,即便它是购物分享社区的绝对头部。
以UGC内容起家,小红书代运营以社群粉丝为生命力源泉的小红书,最担心的就是平台公信力的下滑。
广告泛滥、灰产丛生是互联网平台在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中国互联网早已走过草莽时代,今天的用户体验被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小红书对KOL的清洗不难理解,这是对自身调性的回归,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平台的发展。但放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小红书整改背后,其实侧面映照出整个内容电商的商业变现困境。
一、UGC社区变现是普遍问题
从2014年8月推出“福利社”到2019年1月上线“品牌合作人平台”,小红书一直在摸索商业变现的途径。这几年小红书流量一直在增长,已经坐稳了购物分享社区的头把交椅,但这家成立6年的公司,显然还没能真正铸成自己的商业帝国,用户数量在突破2.5亿后还有多大空间还很难说,如何赚钱自然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情。
但不仅是小红书,UGC社区变现在全球范围都是一大难题。
全球旅游UGC巨头猫途鹰创始人斯蒂芬,曾一语道出其中的无奈:“我们的网站很棒,每个人都很喜欢,但就是挣不到钱。”
国内同行的典型代表就是马蜂窝,尽管最近刚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2.5亿美元融资,但创立十年却依然在商业化路上历经险阻。小红书代运营目之所及,旅游UGC社区的变现途径无非两种:要么是通过广告收入实现短期收益,要么开拓销售环节,从而成为产品供给方。
其实马蜂窝和小红书的处境十分相似——都是做垂直消费领域的UGC社区起家,同样做到了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流量充足却难觅商业变现渠道。
做内容社区调性十分重要,小红书投放如果仅仅依赖广告这种古典的变现模式,小红书代运营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很难不受影响;而直接拓展销售业务,小红书投放需要与根基稳固的同行业巨头竞争,无论是资源和渠道积累,还是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经验,都还有些差距。
旅游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过旅游原创内容和交易之间的距离:看似近、实则远,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小红书身上。
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则是知乎,通过多年的发展,知乎已然成为中文第一大知识问答社区,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生产了大量高质量的UGC内容,但也一直深陷盈利的困境中。为了保持平台调性和内容质量,知乎一度十分排斥广告,但迫于盈利压力,也在后来推出了“品牌提问”这样的功能,供企业主在上面投放营销软文。
但相对而言,小红书代运营在从内容转型销售业务上面具备了天然优势,即知乎上的知识精英氛围让它可以平滑地接入知识付费的风口,小红书代运营更加宽泛丰富的内容结构可以让它在知识变现上有更大的腾挪空间,最终让它找到了“知识付费+增值服务+会员制”的商业变现模式。但在各大内容付费平台的包围下,目前仍然谈不上成功,还处于摸索阶段。
有趣的是,知乎和小红书同样都是培养除了自身的KOL,并且形成了与KOL共荣共生的生态局面,但也同样出现了“清洗KOL”的情况。这种“自断臂膀”的行为看起来显得不可思议,但究其本质,其实并非发展与平衡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下的利益冲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