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无比认同,但每年制定营销规划时,依然把预算和精力的大头都花在了挖掘销售线索上。
为什么“品牌营销”如此容易被忽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品牌营销投资对于企业的影响难以量计,因此很难说服决策者拨给它更多的预算。相较于创造长期业务价值的品牌营销,效果营销不仅能快速带来销售线索、提升转化率,还能显著提升ROI,使价值即时“看得见”。这导致预算分配向效果营销 “一边倒”。
点击率 (CTR)和单次点击成本 (CPC)作为衡量 ROI常用的指标,是从效果营销驱动瞬时用户行为的角度来计算的,根本无法反映品牌营销带来的优势。
但ROI的增长不能只看一朝一夕。领英营销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品牌营销和效果营销双线并行的企业,转化率提升了6倍。长期来看,品牌营销会帮助B2B企业获得更持久、更大的利润空间。那么如何采用更合理的衡量方式,证明品牌营销的价值,让企业决策者认可品牌营销投资的必要,且愿意全力支持?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ROI衡量指标,寻求更全面的衡量方式。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衡量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ROI),和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检验营销工作是否按计划带来回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却常常被混为一谈。
这种混淆导致单次点击成本(CPC)和单个销售线索成本(CPL)等成本相关指标常常被纳入ROI的考量。然而,只用成本来衡量投资的价值太过片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把预算投在linkedin信息流广告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直接驱动点击量和销售线索。
因此,想要证明品牌营销到底收效如何,需要正视其价值在于为企业业务带来的切实影响。我们可以参考例如销售额、盈利能力和终生顾客价值等表现,体现品牌营销投资真正为企业利润带来的积极回报。

B2B 的销售周期一般是六个月,这也基本是营销活动初见成效的最短周期,因此单个销售周期内的ROI根本无法合理反映营销投资的回报。短期效果营销如此,而对于持续进行的品牌营销来说,其累积效应会随着销售周期叠加,时间越长,越可明晰落实在企业利润上的成效。
当评估品牌投资效果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之前2~3个销售周期的ROI,作为之后2~3个销售周期内评估品牌营销投资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基准线。

为了拿到预算,B2B营销人需要想方设法证明老板投在品牌上的钱没打水漂。但影响市场活动的因素复杂,我们无法像科学实验一样,排除其他变量单看品牌营销的贡献。但我们可以抓取有规律的事件,评估品牌营销对于效果营销活动的帮助。
以活动营销为例,如果企业每年都参加同一场展会,并举办市场活动来挖掘销售线索,即可逐年比较该营销活动的 ROI。ROI 逐年提升,则意味着企业长期以来的品牌营销是有效的。
我们也可以抓取有规律的节日热点。例如在“黑色星期五”活跃推广促销的电商企业,可以直接按年比较推广ROI,追踪投资在品牌营销上的效果。

除了拉长战线逐年比较,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立竿见影、直接和利润挂钩的KPI,来评估品牌营销的贡献。
例如,“品牌搜索导流官网的流量增长”代表着品牌知名度甚至销售转化潜力;“站内咨询比例”反映品牌的实力和影响力;单个销售线索成本 (CPL)和单次操作成本(CPA)的持续下降时,就是品牌营销正大力支持其他市场活动的需求转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