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尘宇王尘宇

研究百度干SEO做推广变成一个被互联网搞的人

抖音运营,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

抖音运营,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

在抖音充分内卷的环境中,目标用户流量成本高,转化率却很低,是中小商家创作的痛点。




抖音的推送逻辑,平台对视频进行抽帧、语义识别,并打上内容标签,判断为一条具备新鲜的素材,然后通过账号的历史标签、以及作品内容的可能性人群进行分发,互动行为多了,会推送到下个流量池。


用户刷到作品,被视频创意吸引,首轮初始用户完成高完播、点赞、评论等互动,算法结合综合数据加权,判断视频具备潜力,根据互动较多的人群进行相似度扩散,于是视频越来越爆,开始形成一个话题热点。


只要是话题热点,就会出现同行模仿,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模仿的手段是呈现梯度级别的,即不同阶段,作品演变的形式不一。


之前挖呀挖热点出现之后,首一批你能刷到的同类型作品,基本是做到了1:1模仿,从用户的角度,我刷到了挖呀挖,接下来再刷到同类型视频,形成的互动数据依旧是很高的,由此产生第一波模仿热点。


但凡是热点,总有衰退周期,而且随着用户的视觉疲劳,刷到同类型视频,互动数据在下降,于是第二波模仿热点出现,创作者不再进行一比一模仿,而是完成一定程度的改编,但是不离开作品核心爆点,即反转。


从用户的角度,虽然同样是反转剧情,但是作品前三秒已经修改,视频加入了更大的创意,这种相对差异化的作品,又获得了高完播的数据。


以上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并不是作品加热的独立要素,还有算法。从算法角度,需要考量任何一个视频内容的新鲜度,如果同类型作品过多,势必影响内容生态的质量,减少作品的推送就能减少负向推流。


所以任何作品的上传,在考核作品质量的维度,算法都会将上传作品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其重复度,如果一个作品重复度过高,即便是受欢迎的模板作品,在初始阶段也会减少推荐。


在内容创作的开篇,为什么先写借鉴型创作的底层逻辑,因为借鉴型创作是大部分玩家首选,而整体生态圈的内容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导致创作困局的原因,核心还是认知差,再加就是实操得太少。


论行业的从业门槛,从来不是所谓的技能,而是信息差,没有一个行业像抖音般残酷,信息上差一步,结果上就差万步,直播在随时爆发机会,越能快速提升聚焦领域的信息差,越能抓住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比如抖音数据查询平台考古加利用标签数据,获取更低成本的流量,更高效的转化,选择低粉爆款,快速找到更契合自己账号体量的爆款内容,获得更精准的流量扶持。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