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两天,网络视频《后浪》在朋友圈内现象级刷屏。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在镜头前,老戏骨何冰奉上深情演讲,包含情绪的语调和热烈丰富的画面,再加上“五四”节点,触发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在“五四”这个属于“后浪”们的节日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前浪”——江北区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彭光瑞任君摄影报道 单位:华新街派出所 18岁,他缩写的“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说起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时,梁德钟有些诧异。今年“五四”青年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第一次坐到镜头前。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情况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区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那时江北区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近1万人。” 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社区民警的标配,出警下段全靠一双腿,于是就有了“眼勤、手勤、脚勤”这一最常见的口号。 参加公安工作不久的梁德钟,工作积极性很高,单程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的段,他一下就是大半天。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把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这一缩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区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单位:观音桥派出所 20岁,他狂追两公里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区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段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临近春节,为了核对户口,梁德钟每天都要去段上走访。由于他的段上几乎全是重庆测试厂9个厂区的家属院,居民几乎都是晚上6点后下班,梁德钟只有晚上7点左右去走访,才能在群众家里找到他们,经常是核查到半夜才回家。 一次年三十夜里,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从一住户家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有作案嫌疑。 “你是哪个?在这里做啥子?”梁德钟大声盘问。该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 德钟立即追,这一追大概就有两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力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跑不动了。”回忆起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制服该男子后,梁德钟没顾得上浑身沾满的泥水,一路回到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单位:猫儿石派出所 21岁,他帮助困难家庭三个娃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一家的家长不让娃儿读书,造孽得很。”梁德钟把回忆拉到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的段,他最后靠着周边群众的指引,找到了这户人家。家里三个娃娃年龄都很小,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残疾,卧病在床,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当搬运工维持生计,不稳定的微薄收入早已无法支撑全家开支。 “先让娃儿上学,有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娃儿小,不能动不动就打。”梁德钟体谅这位父亲的难处,不断劝着他。为了能帮上这个家庭,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小孩读书的问题;一边在辖区给这位父亲介绍更多的打零工机会,更在过年过节时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他们的生活。 “那个时候虽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啥子大的负担,所以就多尽我所能帮他们一点。”说起当年自己的善举,梁德钟一脸的淡然。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和当地拆迁改造,梁德钟逐渐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现在想来,这几个娃儿怕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吧。” 单位:大石坝派出所 23岁,他牵头拟定试点方案完善联防制度 1987年,根据组织安排调动,梁德钟来到大石坝派出所,成为所里的治安内勤。 当时,为了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成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目标绩效考核试点,在每个区县选取一个基层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由试点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拟定初步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调整。梁德钟所在的大石坝派出所便是试点单位。 人年轻,有想法,有干劲,梁德钟很快挑起了江北区试点的担子。为了能够让考核更务实更有效,梁德钟连续加班、反复推演,前后十余次根据具体实践修改方案。为了能够让考核指导基层派出所治安防控工作,梁德钟甚至主动担当联防队员,每周3到4次参与辖区24小时巡逻,以此来摸清情况,不断完善联防制度。 “好的方案能最大限度推动工作,这是影响全区乃至全市公安基层派出所的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梁德钟对自己的要求。正是他这种过实过细的工作态度,最终大石坝派出所试点顺利完成,江北公安分局提出的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受到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 单位:石马河派出所 31岁,他用时一年多规范“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来到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来到新单位不久,仿佛永远闲不住的梁德钟再次为自己找到了“忙点”。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让所里所有社区民警把走访收集的资料在当天报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支持。当然,我自己也随即进入到连续一年多的忙碌时期。”说这话时,梁德钟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大概是想起了自己那个时候的执著与拼劲。 每天6点起床,7点以前到岗,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是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努力,所里的“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他们当时给我起了个外号——万金油。”梁德钟笑着说。由于长期从事数据整理统计工作,他对辖区每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不管哪一个社区民警因事告假,他都能立刻顶上,确保工作不断档。 单位:石门派出所 54岁,他冒着酷暑爬楼整改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 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有一个老旧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在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了一道铁门,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天气异常炎热,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地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拆除铁门,甚至对他恶语相向。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梁德钟不为所动,依然不厌其烦地宣讲消防政策,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把住户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消除。 “人老了,干劲不能减。天气越热,消防隐患越大,这事在当时刻不容缓。”当被问到大热天一栋一栋爬楼去做思想工作,为何不让年轻民警去时,梁德钟如是说,“老同志对老街坊,办法总要更管用一些。” 来源:中国长安网 |
从警38年,这位56岁“前浪”有一张变化的脸!
下一篇:
为什么要请抖音代运营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