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定位
RTA(real time api)是将RTB投放和媒体直投的优势相结合,为头部广告主提供优选投放的能力,能够让广告主在减少数据输出的情况下,和快手共同优选流量,提升投放效果。
二、产品原理
1. 标准RTB模式下,广告主能够自选流量进行投放,但是完全依赖自己的数据能力和算法,且按照CPM或CPC进行出价,需要广告主自己承担转化风险
2. 媒体直投模式下,可以按照转化目标出价,并且可以利用媒体的数据和算法,但是广告主需要输出较多数据,并且无法在请求级别优选流量。
3. RTA是结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广告主在快手投放平台创建广告,OCPC出价。请求通过接口转发给广告主,广告主判断是否对该请求出价,如果出价,利用快手算法进行投放
三、目标客户
主要面向有一定技术能力,自己有一定数据能力并且希望能借助媒体投放能力;或者对数据安全比较慎重,希望使用双方数据能力共同优化投放效果客户。重点关注电商、金融行业的大客户
四、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
1. 投放前广告主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部分用户排除,减少重复投放或无效投放
2. 能够对用户进行实时判断,不需要频繁更新DMP包,或者提高用户判断的实时性
3. 利用快手投放能力,OCPC计费,对转化成本更加可控
4. 利用广告主自己的数据能力,对流量价值进行投放前判断
五、客户要怎么对接
1.快手内部销售/商务/运营将需求通过邮件发出,注明客户RTA日耗预期、当前在快手平台投放的情况、客户考核的指标、对接RTA的目的、服务器能力(能承受 的QPS上限)
邮件收件人:@杨荣炜 @李燚
邮件抄送人:@白晓航 @王喜平 @张晟瑜 @相应行业产品运营
2.准入门槛:客户日耗可过10万+,数据能力OK
3.接口以及监测代码文档参见:《快手信息流广告实时接口》 《快手广告管理平台应用下载类广告转化数据API接口文档》或者《快手H5转化监测代码文档》,开发结束后通知快手方产品运营进行联调,预计两个工作日内安排联调并联调完毕。
4.客户侧需保障能够回传后端转化数据。快手侧会根据后端转化结果优选流量。
5. 对接需求、联调测试、账户加白,均需邮件发起(收件人:各行业对接的产品运营及yangrongwei@kuaishou.com)
六、客户要怎么用
1. 接口开发:按照对接要求,开发上述接口。开发完成后和快手侧进行联调测试。
2. 新开账户:根据RTA的消耗,后期考虑开放更多数据,所以需要新建账户,专门投放RTA,积累消耗
3. 信息报备:新建账户完成后,报备新账户ID,快手侧投放中需要校验;广告主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报备对超时的请求如何处理,选择投放或者不投放。
4. 广告创建:按照快手投放平台创建广告计划要求创建广告,与正常直投保持一致即可,所有功能均支持。
5. 请求判断:正式投放时,请求通过发给广告主接口,广告主判断是否对该次请求参竞,具体形式参考RTA接口文档,其中账户ID和广告组ID需要广告主侧运营线下同步给广告主开发,线上需要返回结果
6. 投放广告:快手侧投放广告。冷启动阶段参看RTA测试流程(快手运营操作,广告主忽略)
7. 数据上报:快手通过点击监测链接将点击数据转发给广告主,广告主通过点击设备号关联后端效果,广告主需要处理数据并作为下次广告请求是否参竞的依据
8.问题排查:跟普通直投排查思路基本一致,另外需要关注RTA快手放量比例情况以及客户挑量比例情况
七、Q&A
1、RTA投放结果一定是正向的吗?
不一定。依赖客户对流量的判断能力、平台OCPC算法能力
2、冷启动阶段起量困难怎么办?
减少不必要的定向设置,借鉴OCPC投放积累数据经验手段
3、有对接门槛么?
有。原则是服务大客户,要求客户RTA投放日耗预期10万+。
4、RTA跟常规的ADX对接区别是什么?
RTA最终是通过直投平台投放,广告在平台创建,数量有限,使用平台OCPC算法模型。适合多种投放目标
ADX投放平台在客户侧,重度依赖客户算法模型,适合做老客
5、流量开全后,请求量稳定么?
不一定,跟快手整体的流量情况相关;另外,如果客户返回信息报错较多,快手会控制请求量
6、时延要求是?
60ms以内
7、如果本次请求客户侧判断该流量不进行出价,下一次还会请求么?
当前的逻辑是72小时内不会再次请求,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该时间长度
8、客户有预算,想做RTA,但数据能力缺失怎么办?
建议可以考虑采买第三方数据补足
9、品牌投放适合使用么?
不适合,客户侧挑量后,品牌无法保量。
10、请求体量是?
全量QPS均值约6W,峰值可达10W+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