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镇
面积:141.35平方公里
宝应县来历
宝应县始建于秦,古称安宜,从属名扬海表里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土淮安邻接,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恼人,设备配套,悠久汗青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春秋战国期间,此地先后属吴、越。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安然、射阳三县地临淮、广陵郡。隋初,境内同一为安宜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夏历四月十六日(762年5月14日)因实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改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
简介
安宜镇位于江苏省宝应县西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面积141.35平方千米,生齿人(2009年)。辖23个社区、18个行政村。名胜奇迹有纵棹园、八宝亭、翦沐公阁、大成殿、泰山殿、宁国寺、一宿庵、明朝县治白国铺,明初巡检司所在地槐楼阁,清康熙四十二年状元王式丹墓等。
氾水镇
面积:172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元代称范氏寨,元末明初沉于洪水。新中国成立后为氾水区、氾水公社、氾水乡,1985年撤乡为镇,2000年与韦镇、石桥、泛光湖三乡镇合并,为氾水镇,2012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复名为"氾水镇"。简介
氾水镇是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畔的明星古镇,唐代集镇初具规模,是扬州市更大的乡镇之一自古就有“金氾水”佳誉。一碗长鱼面……那是很多市民关于宝应氾水镇最后的印象。
广洋湖镇
面积:91.55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以湖名镇。"广洋"一片 汪洋之意,别名汪洋湖、桥头湖。湖名初见于明《嘉靖宝应县志略》:"广洋湖在县东南五十里,东通沈垛港,入博收湖。"清代诗人杨景涟,曾诗赞"广洋湖":风急峭帆张,冰澌下广洋。
简介
广洋湖镇属东荡圩区,地势低洼,空中高程1.8米摆布,地形以正方形为主。境内河渠纵横,湖荡密布,地盘肥饶,天然资本丰硕。广洋湖镇旁边有一座出名的汉代古墓群,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在其约16平方公里的范畴内,星罗棋 布地排列着千座汉代古墓。史乘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那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那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犯,画 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保藏过,如今南京博物院收藏。"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庇护单元。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夏集镇
面积:125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夏集明初构成,清道光(1854年)始名南程、肖陵,后改称夏集。简介
夏集,地处湖荡,生态优胜,风光秀丽,有着悠久的汗青和深挚的文化底蕴,有“中国第一牙”之称的远古期间猛犸象牙,有国度级文保单元双琚殷商文化遗址、薛仁贵扣马潼口寺、暮鼓晨钟国庆寺等汗青名胜。
柳堡镇
面积:117.4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柳堡那个处所本来叫留宝垛、留宝头。群寡傍边有如许一个传说:畴前,有位状元南下到差,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
简介
柳堡镇建国前,南部原属高邮,清末属武宁乡二总,民国时属第五区。抗日战争期间,划入宝应。蚕豆花香飘千里,艳阳新曲传九州。一曲《九九艳阳天》把"柳堡的故事"唱遍祖国大地。
射阳湖镇
面积:198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不详旧称:射陂、广陵郡射阳县。
简介
射阳湖镇有2000多年的文明汗青,古文化底蕴深挚,镇域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才调不啻班固的臧出生和栖身的“臧陈原址”;有省级文物庇护单元“九里一千墩”古汉墓群;出土的“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为稀世瑰宝;有项羽驻兵原址“驻马街”和正在考证中的尧的出生地;有省级生态光景区“水泗荷藕生态旅游参观园”;是省级旅游光景区“九龙口”的重要构成部门。新建的玫瑰园,吸引浩瀚的旅客,境内古遗址迹较多,有邗沟故道、海陵溪、杨家河、龙竿寺等。
鲁垛镇
面积:64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镇名源于一个斑斓的传说,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有鲁氏三兄弟在境内荡中垛上开荒种地,繁衍后代,构成村子,取名鲁垛。简介
鲁垛镇位于扬州市宝应县东荡地域,处于宝应县圆心位置,是出名的“鱼米之乡”。鲁垛镇汗青悠久,人文荟萃。镇名源于一个斑斓的传说,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有鲁氏三兄弟在境内荡中垛上开荒种地,繁衍后代,构成村子,取名鲁垛。乱针刺绣是全镇对外的一张“手刺”。
小官庄镇
面积:46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小官庄是相关于境内大官庄得名。大官庄苗兆峨在京做大官,为便利眷属敬香曾修路到此,后世便把那里称为小官庄。简介
小官庄镇位于“鱼米之乡”江苏省中部,从属扬州市宝应县,镇域面积50平方公里,生齿3.5万,外来务工人员近万人;汗青悠久,有着两千多年的人文积淀,发现多处汉代墓葬,出土了玉蝉、玉柱、铜镜等大量珍贵文物;财产兴隆,玻璃水晶工艺品、圣诞礼物是全镇的主导财产,产物畅销海外,“中国玻璃工艺之都”美名远扬全球。
望曲港镇
面积:90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望曲港由来--传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少时有一身好武艺,好打不服,不信鬼神。后周期间,赵匡胤颔兵"六合之战",路过宝应恰逢县城有一人家摆祭,赵匡胤看见祭盘上有一只灵鸡,举刀就砍,灵鸡惊吓逃走,赵匡胤在后面撵灵鸡往前不断赶,过了一个集镇才将灵鸡抓住,后称那个集镇为"望曲赶"。因西临县城,经常有船舶停留于此,遂改名为"望曲港"。简介
望曲港镇,位于江苏省宝应县城东郊,京沪高速公路贯串南北,331省道横穿全镇工具,被誉为县城的"东方明珠"。农业资本非常丰硕,是宝应县有名的粮油大镇。
曹甸镇
面积:100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曹甸镇汗青悠久,战国期间属楚地,名楚甸。据《曹甸镇忘》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楚甸,故改名为曹甸。
简介
曹甸镇位于宝应县中北部,教玩具市场占据全国残山剩水,并远销海外,成为远近闻名的"体裁教玩具之乡"。汗青上也曾有过富贵富庶的记载,并有"曹甸小南京,不到不死心"的美传。"曹甸三件宝,擦背豆腐小粉饺"就是从那时候渐渐传播下来的。
西安丰镇
面积:58.64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公元前二世纪,吴楚七国反汉,吴王濞曾驻兵于此,太仓、安丰均为屯粮处所,取“安然”、“丰收”之意,故名安丰。1943年置安丰区,1958年撤区改乡,1960年改公社,因与兴化县安丰同名,1981年改称西安丰。简介
西安丰镇不产水晶,却成海表里出名的水晶镇。构成以水晶玻璃工艺品为主导,农副产物加工、船舶配件、通信电缆、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齐开展的财产格局,素有“水晶之乡”、“中国水晶第一镇”的佳誉。
山阳镇
面积:122.77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山阳镇位于白马湖畔,地处宝应、金湖、洪泽、淮安四县(市)的连系部。古时,因境内有三眼常年积水的汪塘而称为“三眼沟”,后以谐音“山阳沟”为地名,进而称“山阳”。简介
山阳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鱼肥虾美,物产富饶,无愧“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鱼米之乡”的佳誉,素有“龟、鳖、鱼、虾、蟹”乐园之称,2015年山阳镇胜利创成“中国羽绒名镇”。
黄塍镇
面积:42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黄塍镇位于宝应县中部偏北,距县政府驻地6千米,与宝应县城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一体,面积42平方千米。相传唐朝尉迟恭后嗣尉迟青山曾带兵到此,欲为一皇子造皇城。城沟挖好后,见乌鸦环绕五圈,认为不祥,遂停工而留下城沟,故为“皇城沟”。后人取其谐音为黄塍沟。“塍”是田间圩埂。
简介
黄塍是扬州有名的建筑之镇,施工才能强、手艺品级高、天分齐备、拥有15个项目部。从业人员近万人,年承建“双包”工程在30万平方米以上,在北京、西安、太原、深圳等外埠市场有很高的出名度。 黄塍与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连为一体,跟着交通前提的改善,黄塍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活力日益加强,已经融入宝应环城经济圈,成为经济圈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泾河镇
面积:84.12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泾河以驻地定名,泾河汗青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据《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山阳县志》中有"泾河铺"、"泾河东坊"、"泾河桥"、"泾河关"等名称。简介
泾河汗青上均属淮安,1943年划入宝应,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金禾"牌西瓜已成为扬州市出名商标,西瓜引进了台湾、日本等地的新品种,具有甜、爽的特点,市场上求过于供。泾河大糕、口味纯正,汗青悠久。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曾在泾河一带遇难,有一位热心的泾河人每日将本身造做的大糕送其果腹,东海龙王得知后,龙颜大悦,命令浚理了泾河,为泾河苍生消灾送福。"白龙牌"泾河大糕便因而而得名了。
看到那里,
各人都晓得本身家乡有多大面积了吧!
哪个乡镇的面积更大
哪个乡镇的面积最小了吧!
不管你是哪里的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不管你走到哪里
不管你有几财产
……
当他人问你是哪里人时,
我们城市说“我是宝应人!”
为本身点赞!
你们镇(乡)还有哪些好玩、好吃的?
在后台留言区和各人分享一下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