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怎么做车灯拖影效果
拍出汽车尾灯拖影效果的方法如下:第一步:了解技术要点首先,我们要明确拍摄“车流轨迹”的关键技术要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使用相机的慢速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道理很简单,只有使用慢速快门,拉长曝光时间,才能记录下曝光时段内车辆行进的轨迹,从而拍摄到车灯移动的光轨。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时间曝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使用慢速快门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光圈和感光度,否则很可能因为进光量过小或过大而无法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这种情况下,使用相机的全自动档(Auto档)或程序曝光档(P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自动曝光在进光量足够时,决不会刻意拉长曝光时间;而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拍摄车流,只能收获下图这般死气沉沉的图景。所以拍摄车流轨迹时,通常使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S档)或光圈优先模式(A档),最好使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影响相机曝光强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方面(光圈、快门相关基础知识可阅读《数码相机入门 成像原理关键词·中》[作者: 刘恩惠 ] ),所以对于“车流轨迹”拍摄而言,调节好这三个参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基本设置原则如下:1、将相机的感光度设置为最低值,这既能对拉长曝光时间起到作用,也能够确保画面质量处于最优状态;2、如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应把快门速度调到慢速档(具体参数视场景而定);3、如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应把光圈系数调到较小口径上(无统一标准,需视镜头最小光圈参数);4、最好使用手动曝光模式,视器材和场景条件自行调节快门与光圈的参数组合。第二步:准备拍摄器材拍“车流轨迹”显然并不需要什么太高档的器材,一般的数码相机基本都可胜任,只要能手动调整曝光参数就行;但如果您的相机没有快门优先模式或手动曝光模式,那估计有点困难。
至于镜头,广角端拥有28mm左右的等效焦距就基本够用;当然在某些场景下,广角大一点拍出来更有气势。不过,三脚架基本是不可或缺的武器,由于涉及长时间曝光,靠手持拍摄显然风险很大,即便再厉害的“铁手功老师傅”,面对长达数秒乃至数十秒的慢速快门也定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下图中,数码多网友Andares手持拍摄挑战2秒慢速快门,即便他的手已经够稳,但效果上仍欠完美,一方面曝光时间稍嫌短了一些,另一方面车流光轨也有些杂乱。
所以要想收获比较完美的“车流轨迹”靓照,最好带上三脚架和快门线。三脚架并不需要很高档的那种,能稳定支持自己的相机就可以;如果没有快门线或使用的相机压根不支持快门线倒也不要紧,可以用相机的倒计时自拍功能来达到类似的功效。总之,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确保整个曝光过程中相机处于相对比较稳固的状态。
为什么是“相对比较稳固”?拍摄实战中你就会知道,制造出那些“绚烂轨迹”的车流就是稳固的最大敌人——车辆行驶会造成地面震动,三脚架会跟着一起震。好在,这一般不会对照片效果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很多微型数码相机其镜头广角端的最小光圈只有f/8左右;光圈不够小,在拍摄“车流轨迹”时可能会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这意味着曝光必须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否则画面就可能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过曝”(如下图)。
相比之下,可交换式镜头的最小光圈往往更小一些,因此使用这类镜头的单反、微单相机可以获得相对更长的曝光时间。要知道,同一场景下15秒曝光与6秒曝光所能得到的效果可能有很明显的差别——更长的曝光时间可以加大光线轨迹叠加的幅度,从而获得线条更连贯、密度更大的光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使用可换镜头相机还是有优势的。此外,某些相机镜头在最小光圈时受光线衍射影响会比较严重,画质下降十分明显,因此通常并不建议为了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而将光圈置于最小值上,使用中等略偏小的光圈系数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则可考虑在镜头前加装一块中灰密度滤镜(ND镜)甚至是渐变ND镜,使用了这片可以起到减弱光线强度作用的小玩意儿后,无疑更加利于我们在拍摄时使用更长的曝光时间。
第三步:选好时间地点“车流轨迹”的本质是车灯在一定时间段内移动的光线记录,所以只有在夜间才能拍成,白天显然不行。而最佳拍摄时段其实是是在天色将暗未暗的傍晚时段,这时候天空尚未完全变黑(如果天气晴朗,且拍摄色温控制得当,此时的天空会呈现出迷人的深蓝色),但地面道路的亮度已经不足,车辆驾驶员都会打开车灯行驶,而路灯、建筑景观灯也基本都已亮起,所以这是很宝贵的一段时间。与时间同样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一般来说,适合拍摄“车流轨迹”的公共场所主要有两个,要么在城市中某个十字路口的天桥上俯拍,要么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进行。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冒险的做法——跑到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拍摄。选择城市中心的人行天桥作为取景点往往是最常见也最稳妥的一个选择,不仅仅因为它安全,更重要的是架设有人行天桥的路口通常车流量比较高,较大的车流对于拍摄“车流轨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而在一个荒凉的、鲜有车辆经过的偏僻路口,即便时间和地形再怎么有利,也不可能拍出有趣的车流夜景。当然,并非所有市中心路口的人行天桥在任意时段都适合拍摄这类题材,如果你登上天桥,看到四个路口的车都被堵得死死的,即便绿灯大亮也无法通行,那最好换地方拍,因为车辆的流动是拍摄的必要元素。其实除了城市中心区的人行天桥外,某些横跨于高速公路、高速干道上的人行天桥也是不错的选择,车流量和车速大多能符合拍摄要求(上面那张Meowgli拍摄的作品所展现的就是一条高速公路上的车流)。
各位读者如果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适合拍摄车流夜景的路口、天桥或其他公共场所,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的评论栏留言,以便大家有机会前往实践。第四步:投入拍摄实战了解了技术要点、准备好拍摄器材、确定好时间地点,那么投入实战吧。到达拍摄点后,首先架好三脚架、固定好相机,然后调整好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将感光度设到最低、选择好曝光模式、无快门线的情况下将拍摄模式改为自拍、调节白平衡等。
不过,做完这些后也别着急按快门,仔细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在大脑中设计一下构图。拍摄这类题材时,我们可以把“车流轨迹” 作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将“车流轨迹” 作为衬托主体、烘托气氛的点缀。按下快门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整个路口的信号灯规则,以便于自己掌握最佳拍摄时机。
那么,拍摄“车流轨迹”的最少曝光时间是多少呢?下面这张照片是1/2(0.5)秒内记录下的车流轨迹,我们会发现,不但光轨的距离很短,而且车影也没有完全消失,画面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动感,但美感不足;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连贯的光轨,同时让车影彻底消失,至少需要4-5秒的曝光才行。对于新手而言,在初次实战时可以先尝试使用快门优先模式(相机的S档),手动调节ISO至最低值后将快门置于5秒档或6秒档,看准时机后先试拍一张;然后通过监视屏检查一下画面是否有过曝,如果没有问题,可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如果画面整体偏亮,说明所使用的相机最小光圈不够小,可试尝试将曝光时间适当缩短。应该说,大部分相机在大多数场景中,于低感光度、最小光圈条件下,应付5-6秒慢门确保不过曝,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此外,也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既自主确定光圈参数,然后由程序计算曝光时长;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一定程度上利于画质表现。
而当你对快门与光圈之间的关系捻熟于心后,则可尝试使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显然是最“随心所欲”的。
PS怎么做出车后面的闪光效果。本人愚笨,求大神教过程!
您好,只要仔细拆解结构就能做出来。 你看,闪光其实是一片强白光+周围的淡淡的一层颜色光做出来的,具体到PS,就是: 画笔设置为白色,不透明度100%,柔角画笔,画布上随便画一下,就留下一片白光(背景是黑色对比更明显) 我们做周围淡淡的光。
ps怎么做车灯流线效果
用PS做车灯发光的效果方法如下:所需工具:ps,ps滤镜。1、首先安装KnollLightFactoryPhoto3.2灯光工厂滤镜2.、安装完打开PS,导入要加点发光效果的图片,才菜单栏--滤镜里面调用灯光工厂这个插件。
3、打开滤镜后,在左侧选择一个合适的光效预设,双击应用,然后移到要加点光效果的位置。
如果效果不是很满意,还可以在右侧进行微调,调节好,点OK,点光效果就加上了。
单反摄影中,不用PS,如何将 虚化的骑车尾灯 变成五角星或者其他形状?
这个不太难,你想要什么形状的汽车尾灯都可以,也很好玩,但是就给你介绍起来有点麻烦,我尽量的仔细点,有不明白的你再追问。
找一张黑卡纸,检查你的镜头尺寸是多大的,裁成圆型,注意,圆形周围留三四个突出的爪,便于用皮筋套绑在镜头上。在圆形中心用锋利点的刀裁出五星形状,尺寸不要太大,也就是1.5厘米左右,然后将圆形黑卡纸扣在镜头前面,用皮筋固定。打开相机,将光圈调到最大,聚焦方式改为手动,支好三角架,拍去吧。有关经验得靠你自己多体会。
最好是选择灯光较多的环境,那样,虚化的星星效果会丰富一些。想改变灯光的形状你就在刻得形状上面去改变。严格来讲,拍这种效果最好是定焦,1.4及1.8光圈的镜头比较好,可获得较快的速度。
但是我在最大2.8和3.6光圈的镜头上都拍过,也凑活着能看。给你一张我拍的效果,手持拍照有点虚。

评论列表